监管严控下的漏洞
监管部门明确下令,禁止通过银行卡、微信支付、支付宝等途径进行虚拟币资金的存取操作。尽管如此,像OKEx这样的平台似乎仍能找到途径,利用这些渠道实现法币与虚拟币的兑换。自2017年9月起,我国开始对涉及虚拟货币与法定货币交易的平台进行整顿。此举切断了直接交易渠道。然而,虚拟货币交易市场总能找到策略,规避银行的监管和管控。
隐蔽的交易通道
场外交易与矿商出售虚拟货币的支付方式,为人民币与虚拟货币的兑换开辟了一条隐蔽的通道。一些大额投资者和矿商使用法定货币进行交易,但交易双方并未透露资金的具体流向。这种跨国交易给监管机构带来了识别上的困难。
平台的交易流程
记者对一家交易网站进行了测试,发现当投资者想要将人民币换成比特币、泰达币等数字货币时,平台会在他们达成费用协议后,指引他们进入交易页面。交易结束后,该OTC平台会催促卖家将数字货币转给买家。目前,全球的数字货币交易所为了避免法律风险和监管费用,普遍选择不接收现金,转而更愿意使用稳定币进行交易。
黑灰产业链的催生
炒币者在担心账户被封时,常会用“倒卡”法,这样的做法导致了一条黑灰色的产业链专门帮他们处理支付。若OTC交易者明知资金来源不合法,却仍协助转移,那他们可能就触犯了法律。
技术监测办法
区块链领域的专家提到,链上的交易记录是可追溯的,人们可以查看到大额交易的历史记录。银行的监控系统可以辨别出那些与陌生账户频繁进行大额转账的公司或个人,并对其资金来源进行追踪,以此来判定是否存在违法行为。
监管升级方向
业界普遍认为,若想彻底控制虚拟货币的流通,相关部门需对技术进行深度优化,同时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力度。另外,逐步构建一套全球统一的加密货币监管体系是必要的,这包括对跨国资本流动实施高频度监控,并对所有可疑的虚拟货币交易活动进行严厉打击。三大协会已发布声明,他们希望金融机构加大监管力度。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应立即采取行动,并向相关部门报告相关线索。
你觉得当前监管层对数字货币交易的管控能否带来明显效果?不妨分享一下你的观点,加入我们的讨论。记得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