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推动转变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不断升温,全球贸易格局正悄然发生改变。《南华早报》表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非洲贸易商越来越多地避开美元,转而开始使用人民币。这种转变并非偶然,而是在地缘政治压力下做出的一种经济选择。在国际贸易中,地缘政治因素对货币选择影响极大,非洲贸易商们开始寻觅更稳定、更可靠的货币交易方式。
这一现象在非洲多个地区开始出现,特别是在内罗毕,“民间人民币支付模式”由此产生,这意味着全球贸易正在发生更广泛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在中国的帮助下,开始尝试用本币进行交易,目的是降低对美元的依赖。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近年来,中国一直积极努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扩大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的作用。当下,人民币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和美元相比,仍然比较小,可是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中国和其他国家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鼓励企业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这些都是中国推动人民币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举措。
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开始发觉人民币具有优势,于是加入到用人民币进行交易的行列里。这不仅对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有益,还对中国企业降低汇率风险有利,能推动对外贸易发展。
非洲贸易商的选择
非洲贸易商们把目光从美元转向了人民币,这存在多方面原因。一方面,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影响了美元的稳定性,贸易商们担心使用美元会有风险。另一方面,在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支持下,人民币的稳定性越来越强 。
越来越多非洲贸易商与中国开展贸易往来,他们构建起了“非正式的人民币支付网络”,他们察觉到用人民币交易更为便捷,用人民币交易成本更低,这种转变对中国和非洲的贸易有着积极影响,这种转变还会推动人民币在非洲进一步得到普及。
肯尼亚的积极态度
肯尼亚在这场货币转变中表现得非常积极,该国财政部长是约翰·姆巴迪,他称已和中国贷款机构探讨使用中国新资金的可能性,这些资金以人民币计价而非美元,这一表态体现了肯尼亚对人民币的认可,也为中肯之间的经贸合作开拓了新路径。
对于肯尼亚的贸易商来说,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可以避免因美元波动而产生风险,还能够提升贸易的效率,也能提升贸易的稳定性,这种积极的态度会带动肯尼亚其他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而促进人民币在肯尼亚的流通。
尼日利亚的本币互换
尼日利亚是中国在非洲的重要贸易伙伴,201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与尼日利亚央行在北京签署了中尼双边本币互换协议,2024年12月,该协议进行了续签,互换规模是150亿元人民币与32800亿尼日利亚奈拉,有效期为三年。
本币互换协议签订了,之后又进行了续签,这给中尼两国的贸易活动带来了便利,也为投资活动提供了便利,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进一步促使人民币在尼日利亚得到使用,让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为紧密 。
展望未来趋势
分析人士认为,存在一种使用人民币绕过美元的非正式贸易结算模式,该模式极有可能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起来。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不断,美元武器化问题愈发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因此会寻求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
短期内,人民币不太可能对美元霸权构成实质性挑战,不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会持续推进,未来,人民币有望在全球贸易中发挥更大作用,进而为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