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矿耗能巨大价格暴涨暴跌——虚拟货币乱象调查

挖矿乱象丛生

当下,币圈炒作十分火爆,可是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挖矿存在不少问题。许多“矿场”打着“水电消纳”“数据中心”的名号来运作。全国各地有不少人购置了大量“矿机”,然后形成一个个“矿场”,而且日夜不停地开展“开挖”。像四川、云南等地,因水电资源丰富,故而成为“矿场”的集中区域。

比特币产出量降低了,“矿场”遇到了回报周期延长的问题,还面临资金投入增加的情况。比如说,以前有一些小型“矿场”,原本想着短期内就能盈利,可是在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矿机后,产出却持续减少,经营变得越来越困难。

耗能问题突出

比特币挖矿的耗电量急剧增长,以太坊、狗狗币等虚拟货币挖矿的耗电量也在迅猛增加。在全球范围内,我国有许多“矿场”,能源消耗问题极为突出。有数据表明,虚拟货币挖矿在我国部分地区耗电量占比很大,给当地能源供应带来了巨大压力。

这种行为耗费大量能源,和我国节能目标相反,也与碳中和目标相悖。当下能源供应紧张,大量电力被用于虚拟货币挖矿,这属于资源浪费。举例来说,在一些地区,为保障“矿场”用电,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用电受到了影响。

交易风险巨大

虚拟货币虽说被叫做“货币”,可它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不能用于在市场上进行流通,更不应当被炒作。然而,在利益的吸引之下,有不少人参与到了这件事当中。5月19日,某币的最大跌幅超过了50%,它的价格距离最高点不到三分之一,众多投资者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

并且,绝大多数虚拟货币有大量持有者,这些持有者操纵价格很容易。比如,某币前10名持有地址拥有近40%的流通代币,一旦这些持有者目标一致,市场价格就会大幅波动,普通投资者根本没有抵抗能力。

交易平台猫腻多

在政策打击下,国内首次代币发行已基本被清理干净,可是部分平台将交易转移到了国外,只是宣传仍在国内,这些平台用尽各种办法避开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来进行充值交易,这给投资者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一些投资者被平台诱导,去进行加杠杆交易,他们期望能获取高额收益,可结果往往是血本无归,这些平台不仅缺少监管,还存在信息不透明等情况,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很难得到保障,比如曾经有海外平台突然关停,投资者的资产取不出来 。

政策重拳出击

我国相关部门早就发觉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有风险,多次出台整治举措。以前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和 ICO 交易平台基本实现了无风险退出,人民币交易的比特币在全球的占比曾一度降到不足 1% 。

5月2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明确表示要打击比特币挖矿行为,还要打击比特币交易行为,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提出建议,地方政府应该叫停涉及矿产业的企业进行招商引资,要切断新增加的部分,要严格限制和虚拟货币相关的活动。

投资者应远离

面对监管给出的提示,投资者本应远离虚拟货币,可是仍有人心存侥幸。虚拟货币市场复杂,且变化多端,它没有价值支撑,投资炒作就如同“玩火” 。

投资者需要增强风险意识,保护好自己的资金,不能被一时的高收益迷惑,要明白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在当前的监管环境下,参与虚拟货币交易,会使自己陷入巨大的投资风险之中 。

大家觉得虚拟货币有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来展开讨论,与此同时,也请大家给本文点赞并且进行分享。

作者头像
imtoken官网2025创始人

imtoken官网2025

上一篇:Chrome浏览器为例,三步检查无误才可继续下载安装imToken及辨别真假应用包
下一篇:数字货币的全球影响:定义分类、技术发展及多方面挑战与考量